据《尚书·洪范》纪录,周武王灭商后,箕子向其建议应重视“八政”,即: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等。“食”是指粮食,列为“八政”之首。“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是从(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中归纳综合化用而来。
意思是说,《洪范》文中纪录的治国理政的八个重要方面,解决好人们的用饭问题是第一要务。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事情集会上引用“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这句古语。由此可见,无论是古代或现在,都把粮食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来抓。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崇尚农业、以粮为本的国家。《范氏·计然》中说:“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管子》认为:“ 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就是说只有重视农业生产并能大量储蓄粮食的国家才气强大无敌,从战略意义上展现了粮食生产和储蓄的重要性;战国时期李悝指出:“粜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把粮食生产、人民穷富与国家盛衰联系在一起,可谓高屋建瓴;晁错在《论贵粟疏》中提出“贵五谷而贱金玉”的主张,说:“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把粮食的生产和储蓄看作是牢固国家政权的第一要务;《礼记·王制》提出“耕三馀一”的看法,即按年度盘算,年尾官府和民间的粮食库存量要相当于当年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这样才气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国家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强调国家必须保持足够的粮食储蓄,以保障国家宁静。古代许多关于粮食的叙述和实践,值得后人借鉴和重视。中国古代重视农业生产的三则典型事例:秦商鞅变法中划定,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去徭役;西华文景时期,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肩负,注重农业生产和生长;唐太宗时期,多次颁布减免租赋的诏令,减免力役,不误农时。
时移世易,原理无改。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食为政首”,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用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一九五九年二月,毛泽东同志说:“须知我国是一个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用饭是第一件大事。
”生长粮食生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耕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向导下,从1927年至1978年,全国举行了6次土地革命。没收大田主和中田主的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为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没收田主土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中国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领土地革新法》,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聚敛土地制度彻底破除了;革新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承包户应向国家上交的定购粮和团体经济组织提留的粮款等义务同承包土地的权利联系起来。
土地革命极大地引发了农民的生产努力性,有效地推进农业、粮食生产。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宁静与能源宁静、金融宁静并称三大经济宁静,列为国家宁静的重要基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牢牢地稳住农业基本盘;以科技为引领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程序加速,农业生产越来越有“科技范儿”。
相关部门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连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凌驾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宁静的尺度线。我国粮食是宁静的。可是,我们必须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宁静一刻也不能够掉以轻心。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绝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速转变农业生长方式”。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稳住“三农”基本盘,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仓廪殷实,是国家之福,是黎民之盼。生长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宁静,各级向导务必牢靠树立“食为政首”的思想,充实认识粮食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必须抓好抓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农业农村事情政策,以政策调动宽大农民生产努力性;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要守住耕地红线,把高尺度农田建设好;农业稳产、农民增收,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抗风险能力的全面提升;国家必须保持足够的粮食储蓄,以保障粮食宁静。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仓廪殷实,国泰民安。作者:□范仁碧泉源:闽北日报。
本文关键词:洪范,世界杯2022押注平台,八政,食,为政,首,据,《,尚书·洪范,》
本文来源:世界杯2022押注平台-www.devoralibros.com